自治区纪委印发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实施方案
创建时间:2018-01-17 16:32:43 浏览:9942
自治区纪委印发集中整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
实施方案
发文机关 : 自治区纪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 :2018.01.03
1月2日,自治区纪委印发《关于2018年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区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十种表现”,不断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成果,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净化和修复党内政治生态,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实施方案》明确,集中整治工作将聚焦脱贫攻坚、政府债务化解、政府资金管理、党内政治生活、基层社会管理“五个领域”,严肃查处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安排部署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搞数字脱贫、算账脱贫、被动脱贫等问题;查处未按照时间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旧债,寅吃卯粮、巨额融资,盲目上马不切实际项目,造成债务风险失控等问题;查处财政虚增空转,经济统计数据造假,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核减工程造价款,违规高价回收土地出让权、探矿权、经营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问题;查处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淡化,对党的主张妄加评论,党内无原则“一团和气”,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造假等问题;查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态度冷漠,历史遗留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等问题。此外,集中整治工作还将对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四种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实施方案》提出,此次集中整治工作将从今年1月底至12月份,分动员部署、整治行动、汇总分析、建章立制四个步骤,采取受理举报、明察暗访、挂号督办,快查快结、巡视巡察、通报曝光、追责问责等方法措施组织实施。
《实施方案》强调,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列为“两个责任”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加强对集中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依据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落地见效,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十种表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7年12月20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次向全党释放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10种表现。对待这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贯彻落实方面
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调查研究方面
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服务群众方面
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项目建设方面
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召开会议方面
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改进文风方面
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责任担当方面
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工作实效方面
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履行职责方面
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对待问题方面
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